非暴力沟通

  1. 核心观点
  2. 交流如何变成暴力行为
    1. 道德批判
    2. 进行比较
    3. 回避责任
    4. 强人所难
  • 暴力行为的背后
  • 非暴力沟通要素
  • 核心观点

    沟通的目的:不是为了改变他人符合我们的利益,而是诚实基础上,获知双方的需要达成匹配

    暴力行为的背后,往往隐藏着人性本恶的价值取向。接受人性本善的价值取向,暴力因素就会远离。

    交流如何变成暴力行为

    道德批判

    用自己的价值观给别人贴标签。这种标签实际上反应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。贴完标签,偏见就产生了,偏见会阻碍交流。

    进行比较

   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。强迫别人参加一场比赛,然后判他输。

    回避责任

    这是一种表达方式的问题。“不得不做”是一种回避责任的表达方式,需要换成负责任的方式。

    强人所难

    字面意思。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威胁。

    暴力行为的背后

    行为只是表面原因,问题的根源是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。比如优胜劣汰,人性本恶。

    优胜劣汰在社会运作的规则之一,但我们的生活不是。在社会中我们不得不去竞争,比输了很正常,要能够接受。尽人事,听天命,实在是智慧之言。很多情况下,让我懊恼的失败都是没有“尽人事”。

    这个世界好人有很多,坏人也不少,好人可能也做过坏事,坏人大概率也不是彻头彻尾的坏。沟通的时候应该采用“无罪推定”原则,重大利益面前还是“有罪推定”吧。小亏吃了也没啥,大亏万万不能吃。有些场景本来就是暴力的战争,非暴力适用的场景是沟通。

    非暴力沟通要素

    技能是需要练习的,沟通这项技能有四个要素,观察感受需要请求。通过四要素的逻辑来组织语言,语言结构就不再是随意的、任性的甚至是暴力的,而是一种平等的、尊重的语言。

    比如,你给我一份重要文件,中午出去吃饭我把他放在桌子上了,没有收起来。你看见了然后生气的说:“我给你这么重要的文件,你怎么随便扔在桌子上?”

    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组织语言就是这样的:

    1. 观察:我看到你把文件放在桌子上
    2. 感受:我郑重交给你的重要文件,你却随意仍在桌子上,我感到失望
    3. 需要:保管好文件,尊重我的嘱咐
    4. 请求:保管好文件

    经过组织后的语言是这样的:我看见刚才交给你的重要文件没有放在桌子上没有收起来(观察),我担心不安全(感受),重要的文件应该妥善保管(需要、请求)

    文章标题:非暴力沟通

    本文作者:Benny

    发布时间:2020-06-08, 19:49:33

    最后更新:2019-12-01, 16:30:20

    原始链接:https://benny233.github.io/2020/06/08/非暴力沟通/

    版权声明: "署名-非商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"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作者。

    目录